返回总站 收藏我们 帮助
您现在所在位置: 首页 > 统计信息 > 正文
农业、林业、水利 统计信息
发文机构: 信息来源: 国家统计局海西调查队 发布日期: 2016年03月24日
关 键 词: 德令哈市,十二五,消费,农牧民,新变化 发文日期:

“十二五”以来德令哈市农牧民增收有新特点 消费有新变化


“十二五”时期,德令哈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,不断强化各项惠民措施,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,昔日贫困乡村旧貌换新颜,在不断推进的统筹城乡发展中,农牧民的增收有新特点,生活消费有新变化。

一、“十二五”末德令哈市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高达11231元,比“十一五”末的5192元,增加6039元,增长1.16倍。农牧民增收呈现新的特点:

(一)工资性收入人均高达4184元,同比增加3002元,增长2.54倍。随着工资水平的上涨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,劳动力就业培训得到不断加强,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越来越多,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转移,收入增长。

(二)家庭经营收入人均为3332元,同比减少277元,下降7.68%。由于受自然条件、传统农业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,农牧民家庭经营形式单纯,从而种养业增收空间收窄,增长速度缓慢,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,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。为此,不能光靠传统农业,要鼓励农牧民从事家庭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特色农产品种植,积极调整种植结构,使广大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能获得最大效益。

(三)财产性收入人均为503元,同比增加330元,增长近2倍。突出表现在房屋出租、民间资本投资分红和利息、股息收入方面,随着农牧民手持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增长,资金流转速度进一步加快,导致财产性收入明显增长。

(四)转移性收入人均高达3212元,同比增加2984元,增长13.09倍。随着农村“两免一补”政策的落实以及草原补助、农机具、家电等补贴的发放和养老金、低保金等标准的提高,奖励性住房、新农村建设、危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,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,这也是国家实施“惠农”政策的集中体现。农牧民转移性得到的收入占比由“十一五”末的4.4%增长到“十二五”末的28.6%,增长了24.2个百分点。

二、“十二五”末德令哈市农牧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高达10867元,比“十一五”末的4480元,增加6387元,增长1.43倍,比收入的增长高出0.27个百分点。消费趋势多样化,农户现实购买力和消费能力逐年增加,农牧民消费观念不断更新,消费结构发生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向小康过渡。农牧民的消费结构有新变化:

(一)饮食结构丰富了。2015年全年农牧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9.46,比2010年的40.78,下降了1.32个百分点,标志着农牧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。食品消费比重持续下降,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向吃好、吃精方面发展,注重营养搭配,消费档次提高,逐步改变以面食为主的消费观念,主食消费量减少,肉、蛋、奶和奶制品等副食品消费量增加,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,农村居民在外饮食的消费量和次数正在增加。

(二)衣着服饰漂亮了。穿着讲究舒适、时尚,趋向时装化、成衣化。越来越讲究衣服的款式、面料、品牌及整体的搭配,衣着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明显。全市农牧民人均衣着支出997元,比2010年的351元,增加646元,增长1.84倍。

(三)农村住房宽敞明亮了。住房条件的逐步改善是近几年以来农村最直观的特征之一。农村草坯房屋在逐年减少,而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越来越多,面积扩大。2015年农牧民家庭用于居住的的现金为1287元,比2010年的797元,增加490元,增长61.48%。

(四)耐用消费品“时新”了。老一代的耐用消费品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,洗衣机、彩电、冰箱等耐用消费新产品几乎家家都有,富裕家庭中的摩托车、热水器、照相机和汽车等耐用品登上了大雅之堂。2015年用于此方面的消费人均为605元,比2010年的212元,增加393元,增长1.85倍。

(五)交通、通讯方便了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在缩小,同时与城市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。2015年农户人均支出为2012元,比2010年的730元,增加1282元,增长1.76倍。

(六)农村教育免费了。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和“两免一补”政策的实施,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教育负担,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和农村牧区教育的发展。2015年用于子女上学的费用人均672元,比2010年的233元,增加439元,增长1.88倍。

(七)农民看病不难了。以前农民是小病扛,大病拖。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启动,参合积极性很高,农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了,农民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正在初步得到解决,农村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度增加,2015年医疗卫生支出费用人均为768元,比2010年的248元,增长2.1倍。